孔祥科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副研究员

时间:2023/2/3 15:00:55 来源:
个人简介
现任职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水土与生态修复研究室,副研究员,博士毕业于中国地质科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为土壤、地下水污染机理与修复。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地下水专家库成员,厦门市科技厅专家库专家,中国地质科学院水环所首批“杰出青年”。近年来主持负责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专题、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专题、生态环境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专题、自然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以及社会技术服务项目(包括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调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及修复)等12 项。获得河北省优秀地质科技成果一等奖一项。


主要科研领域及成果
(1)在典型污染物在包气带及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机理方面开展大量研究。在天然地质高背景区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及健康效应方面,以皖南山区为例,提出了土壤重金属污染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方法;在污染机理与影响机制方面,以制革、化工场地为例,揭示了典型污染物铬、氮和氯代烃等在包气带和含水层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及微生物响应机制。
(2)在土壤、地下水环境调查技术领域,探索丰富了综合采用钻探、物探等传统技术与直推钻进、原位 CPT 检测、地下水分层监测等新型技术相结合的调查技术方法,并在河北典型氯代烃芳香烃污染场地、重金属污染场地调查中进行了技术应用,形成了系统的污染场地调查技术体系方法。
(3)在土壤、地下水污染修复材料及技术领域,基于天然矿物环境材料的多组分、多元素协同作用,创新研制了一系列的绿色、高效复合修复材料(如释氧材料、磁性沸石、沸石负载纳米铁、铁基矿物),并相应开发了土壤固化稳定化、地下水渗透反应格栅和原位注入等修复技术。
(4)在矿山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研发出多项适用于矿区地下水重金属“源头控制、径流阻断、排泄区捕获”的阻控材料和修复技术,丰富了矿区重金属污染地下水“补—径—排”全过程的防控技术体系。提出了以废石/尾矿库堆场原位“风险阻控-存量消减-生态恢复”的三位一体治理思路,形成了可“生态闭环”的废石分级分类综合利用技术方案暨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提升措施。
(5)在土壤/地下水环境调查、地块污染风险评估与修复领域,先后完成京津冀地区多个重金属、有机物污染地块的调查及风险评估工作,并在典型污染地块开展了原场异位化学氧化、化学还原和稳定化、热脱附技术的修复技术研发及修复工程实施,形成了可推广的一体化高效修复材料与修复技术。

发表论著情况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各类文章 30 余篇,授权国家专利 14项,软件著作权 1 项。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国际 SCI 文章 6篇,中文核心文章 9 篇(含通讯作者 2 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2 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4 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