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更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绿色可持续理念。
截至5月中旬,北京市首钢石景山主厂区、门头沟大峪化工厂、朝阳区双桥电镀厂等7个地块的污染治理修复工作,按照预期规划,稳步推进。其中门头沟大峪化工厂地块已经完成污染修复,首钢石景山主厂区的四个地块污染修复工作正在进行。
北京市固体废物和化学品管理中心污染场地管理科唐振强介绍,“北京市污染地块主要污染物涉及笨、多环芳烃、萘等化学物质。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技术主要以异位修复为主,结合原位修复技术和工艺予以治理。”
记者在首钢石景山主厂区污染修复地块了解到,首钢主厂区污染地块面积达7.9万公顷,目前正在修复的4个污染地块,只是整个地块中的一部分,预计到2030年前后,完成整个地块的污染修复工作。届时,首钢石景山主厂区项目将成为该区域高端绿色发展的标杆性工程。
北京市污染地块治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土壤污染防治领域的科研和污染治理修复技术储备不足,风险管控需进一步加强。业内专家表示,当前的污染地块治理修复技术和设施多以异位修复为主,尚不能满足北京市应对不同的再开发利用类型土壤治理修复的需求。未来,土壤污染修复工程需要大力探索原位修复模式和修复工艺多样化,需要更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以及绿色可持续理念。
新版《北京市土壤污染治理修复规划》制定的目标是,到2020年,北京市土壤环境质量在总体良好的情况下,继续保持稳定。建设用地和农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再开发利用的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