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土壤的无机项目,除了最常见的重金属外,还包括像氰化物、氟化物等无机化合物的分析,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及目前比较热门的场地调查中,涉及的无机物项目及前处理方法详见下表。
可见,不同的无机项目,根据无机物不同的性质,有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实际上对于无机物的前处理,远比上表所列的复杂,受制于篇幅,本文仅针对全国土壤详查以及场地调查中的项目。
土壤重金属检测中,前处理过程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在整个检测分析过程中,大概有60%的分析误差来源于样品前处理,而非仪器本身。
目前,有关土壤湿法消解的前处理技术可以分的方法,有电热板法、微波消解和干灰化法等。(在本文末有相应的标准汇总下载)
一、湿法消毒
首先,HCl在高温下,能与许多金属氧化物及硅酸盐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盐酸盐;HNO3是一种强氧化剂,广泛用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使之成为可溶性的硝酸盐;HF能够破坏土壤的矿物晶格,使待测元素全部进入试液,且HF对玻璃器皿和仪器都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消解完成后,还要进行赶酸处理;HClO4具有极强的氧化性,不仅能形成金属反应,还能氧化土壤中较难分解的有机物,但需要注意的是HClO4不宜于密闭的条件下使用,容易发生爆炸。
根据试剂中所含的金属杂质含量不同,我们可以将酸分成不同的级别。
1.2.1操作步骤
HNO,摇匀后,静置过夜进行预消解,然后缓慢升温,加入一定量的HF,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加入41.2.2 全自动石墨消解仪
目前,全自动石墨消解仪作为湿法消解的改进版,大受国内用户群体喜爱。因为该设备可自动完成包括摇匀,加热,冷却,定容,添加试剂在内的一系列工作,把复杂的样品前处理,简单变成称样、按消解键、上机检测简单三步!
在砷的还原过程中,一定要先保证提取液处于酸性,才能加入硫脲。因此,其操作过程的顺序是提取液+盐酸+硫脲。
2.1微波消解原理
微波消解主要利用微波的加热优势和特性,特殊塑料消解罐中的待消解样品加入酸以后,形成强极性溶液,利用微波体加热性质,溶液内外同时加热,加热更快速,更均匀,提高了效率。
与传统的加热技术不同,微波加热是内加热。由于其加热快,升温高,消解能力强,酸消耗量少,空白值低,减少样品污染,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工作环境等优点,收到广大工作者的关注。在满足设备问题的前提下,微波消解法对于土壤环境样品而言是首选的消解方法,在土壤环境样品分析的前处理方面值得推广。
2.2操作步骤
(1) 称取土壤样品0.1g于消解罐中
(2)加入5ml的硝酸,3ml的氢氟酸,2ml的盐酸,拧上盖子,放置于微波消解仪中。
(3) 设置好程序中的参数,启动仪器
(4)程序运行结束,拿出样品,进行赶酸
(5)赶酸至尽干,用2%的酸溶液定容,待测
三、干灰化法消解
HNO等,每种灰助剂的作用各不相同。
HNO有助于形成易溶解的灰分,24
二|六价铬测定的前处理
铬化合物会产生毒性作用,其中具有强氧化和透过体膜能力的6毒性最强,是3的100倍,对人体、生物和植被造成极大的毒害目前。目前,土壤中六价铬的监测方法研究较少,前处理也主要是采用碱消解的方式。
2.1步骤:
氰化物的前处理
土壤氰化物测定的是新鲜样,也无需过筛,称样前捡出砾石、植物残体等非土壤杂物;并同时测鲜样的干物质含量,然后再根据标准所列公式将氰化物折算为干基含量。
氰化物属于剧毒物质,且易挥发,所以采样时应用干净的棕色广口玻璃瓶(或聚乙烯瓶)采样,瓶口要密封。样品采集后应尽快检测,如需要短期保存,应置于冰箱内4℃以下避光保存,但保存期不能太长。氰化物在测定之前,必须进行蒸馏的前处理。
3.1操作步骤
1)称取约10g,置于250ml 蒸馏瓶中,加100ml 水、1ml 100g/L乙酸锌溶液、10ml 150g/L酒石酸溶液,立即盖好瓶塞
(2)在100ml 容量瓶中,加入10ml 10g/LNaOH 溶液,作为吸收液,置于蒸馏装置冷凝管下,把冷凝管所连接的细玻璃管插入NaOH
(3)连接蒸馏装置,打开冷凝水,打开电炉,进行氰化氢的释放
(4)当容量瓶内溶液总体积约稍低于100ml时,停止蒸馏,用少量蒸馏水冲洗馏出液导管,取出接收瓶,用水稀释至100ml标线,待测
四|现有的氟化物测定方法有电极法、 氟试剂比色法、离子色谱法等,其中离子选择电极法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应用最 为广泛。土壤中氟化物的测定包括水溶性氟化物和总氟化物。
4.2总氟化物的测定
土壤中氟化物主要有水溶态、可交换态、铁锰氧化物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等形态。一般总氟化物的前处理采用碱熔融法提取,在提取液中加入总离子强度调节缓冲溶液,溶液中氟离子活度的对数与电极电位呈线性关系。
测定前步骤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