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公布了《苏州市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名录》的函,其中要求重点监管单位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
责任书参考样式:
××公司/集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
(参考样式)
二○一七年 月 日
为贯彻《苏州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苏府〔2017〕102号)关于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的要求,落实企业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政府与××公司/集团签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具体目标和要求如下:
一、明确责任主体
××公司/集团对本企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承担主体责任。按照"谁污染,谁治理"原则,造成土壤污染的,要承担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的主体责任。责任主体发生变更的,由变更后继承其债权、债务的单位或个人承担相关责任;土地使用权依法转让的,由土地使用权受让人或双方约定的责任人承担相关责任。
二、防范企业用地新增污染
(一)排查及整改土壤污染隐患
1、列入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的企业每年要自行对其用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
2、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本责任书签订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重点对生产区以及原材料与废物堆存区、储放区、转运区、污染治理设施等及其运行管理开展排查。有重点监管尾矿库的企业要进行尾矿库环境安全的排查。
3、制定土壤污染隐患整改方案。根据排查情况,制定整改方案。在责任书签订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整改方案要明确责任人、具体整改措施、时间和进度安排。具体整改措施可包括工程措施、管理措施和资金预算。整改方案报所在地县级环保部门备案,并定期报告整改措施进展情况。
4、落实整改措施。原则上,对发现的重大隐患应当立即采取措施排除隐患;整改措施要在责任书签订之日起12个月内完成。
5、建立隐患定期排查制度。企业要按照一定频次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建立隐患排查档案,及时整治发现的隐患。
(二)防止新、改、扩建项目污染土壤
新、改、扩建可能对土壤产生不利影响的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要对土壤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提出预防或减缓不利影响的具体措施。
做好新、改、扩建项目所涉及建设用地的土壤环境本底调查,根据项目原辅材料、产品、可能排放的污染物等,确定监测指标。
(三)防范拆除活动污染土壤
拆除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要事先制定残留污染物清理和安全处置方案,并报所在地县级环保、经济和信息化部门备案;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施安全处理处置,防范拆除活动污染土壤。
(四)履行危险废物依法处置责任
根据《危险废物产生单位管理计划制定指南》(环境保护部公告2016年第7号),建立危险废物台账,确保产生的全部危险废物依法依规处置,全面落实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规范化管理。
(五)防范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土壤
完善本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补充完善防止土壤污染相关内容。在本责任书签订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
突发环境事件涉及土壤污染的,要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应急措施;应急结束后,对需要开展治理与修复的污染地块,制定并落实污染土壤治理和修复方案。
(六)防止治理与修复工程造成二次污染
××公司/集团如需开展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要采取必要措施防止污染土壤挖掘、堆存、转运等造成二次污染。防止修复后土壤的二次污染,需严格按照指定用途对修复后地块再开发利用,并严格遵守相应的风险管控制度,确保修复后土壤不会发生二次污染。
三、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每年组织对××公司(集团、厂矿)执行本责任书情况进行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四、《××公司/集团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一式两份,××人民政府和签订责任书的企业各保存一份。
××人民政府 ××公司/集团
二○一七年 月 日 二○一七年 月 日
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在签定责任书后,意味着正式挑起了土壤污染防治的重任,那么问题来了,重点监管单位该做点啥才能避免遭遇相关法律风险呢?
首先,在产企业(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该了解土壤污染的相关知识;
在产企业可能会发生土壤污染的情形
其次,在产企业(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应该在建设活动、日常管理、排除活动、退出管理等四个方面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
在产企业土壤环境污染防治管理流程
建设活动方面的管理
(一)现状调查
——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估制度
·新、改、扩建项目在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时,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
·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开
(二)地下储罐备案
—— 有毒有害物质地下储罐备案制度
(三)设施防渗漏
——有毒有害物质设施防渗漏管理制度
·重点关注设施: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装置、储罐和管道、污水处理池、应急池等
·管理要求:涉及、建设和安装有关防腐蚀、防泄漏设施和泄漏监测装置
·具体措施:本质安全设计、实施区分防渗、物料台账管理、日常巡查监测等
日常管理
(四)隐患排查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制度
·建立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定期对重点区域、重点设施开展隐患排查
·若发现污染隐患,应制定整改方案,及时采取技术、管理措施消除隐患
(五)管控修复
——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制度
·发现土壤和地下水存在污染迹象的,排查污染源,查明污染原因,采取措施防止新增污染,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
·根据需要采取风险管控或者治理与修复等措施
(六)自行监测
——企业自行监测制度
·第七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监测,重点监测存在污染隐患的区域和设施周边的土壤、地下水的订台变化
·自行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讲监测数据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
(七)排放报告
——有毒有害物质排放报告制度
·严格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并按年度向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告排放情况
(八)应急管理
——企业应急管理制度
·应急预案编制:在工业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中包括防止土壤和地下水污染的内容
·遇到突发事件:按照应急预案规定采取应急措施,避免或者减少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应急处置结束:组织开展环境影响和损害评估,根据需要制定并落实污染土壤和地下水治理与修复方案
·日常准备工作:准备应急人员、设施及材料,开展土壤和地下水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培训、宣传和每年至少一次的专项应急严莉莉安
拆除活动与退出管理
(九)拆除污染防控
——污染防控方案制定和备案制度
·拆除涉及有毒有害物质的生产设施设备、构筑物和污染治理设施的,实现制定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方案,并在拆除活动签十五个工作日报县级生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拆除活动实施残留物料和污染物、污染设备和设施的安全处理处置,做好拆除活动相关记录,长期保存拆除活动相关记录
(十)退出管理
——终止产生调查评估与修复制度
·企业终止产生经营活动前,开展土壤和地下水环境初步调查,编制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开,送交地方不动产登记机构,报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备案
·调查中发现污染物含量超过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的,开展详细调查、风险评估、风险管控、治理与修复等活动
在产企业应阅读的法律法规与技术规范
(一)法律法规
工矿用地土壤环境管理办法(试行)(2018年,生态环境部 部令第3号)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2015年,环境保护部 部令第34号)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指南(2016年,生态环境部公告74号)
企业拆除活动污染防治技术规定(试行)(2017年,环境保护部公告78号)
企业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试行)(环发[2015]4号)
(二)技术规范
排污单位环境管理台账及排污许可执行报告技术规范 总则(试行)(HJ94-20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
土壤环境质量 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 63300-2018)
部分内容来源:守护净土
来源:苏州环保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