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多轮论证、反复沟通,行业内外高度关注的《煤基固废人造土壤基质用于盐碱地改良的技术规范》于12月4日发布,12月5日世界土壤日正式实施,这一标准的发布对于推动盐碱地改良和煤基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盐碱地面积约有9.54亿公顷,并以每年100多万公顷的速度不断扩大。中国盐碱地面积占世界盐碱地资源的10%,土壤盐碱化情况较为严重。我国潜在盐渍化土壤达1733万公顷,占我国可耕地面积的25%,并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日益扩大的盐碱地不仅影响农业生产,还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改良治理盐碱地,对于改善生态环境、推进乡村振兴和巩固脱贫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煤基固废人造土壤基质用于盐碱地改良的技术规范》团体标准的编制正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标准由山西大同大学名誉教授畅吉庆,赵海东博士团队牵头,并得到山西大地控股自然资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西交控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山西赛新资源再生利用科技有限公司、鄂尔多斯市皓通科技有限公司、森源达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南慧清源生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府谷县江源森环保产业有限责任公司、江苏富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单位的参与和支持。标准的编制旨在提供一种可用于盐碱地和生态修复的煤基固废人造土壤基质,从而实现相关地区和省份大规模盐碱地修复和生态治理技术标准的统一。 该团体标准详细规定了煤基固废人造土壤基质的制备方法、原料要求、产品质量要求及其在盐碱地改良中的应用技术。标准中明确提出,煤基固废原料在使用前需要检测其酸碱度、盐分含量、重金属含量等,以确保其符合原料要求。制备过程中,通过测土配方、原料复混、喷洒土壤基质功能性助剂、搅拌均匀等步骤,最终得到煤基固废人造土壤基质产品,确保产品的环境安全性,坚决杜绝二次污染的产生。 在盐碱地改良方面,该标准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良措施和施工步骤,利用煤基固废人造土壤基质进行盐碱地改良,不仅可以有效利用煤基固废资源,还能改善盐碱地的土壤环境,提高土壤肥力,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支持。 此次团体标准的发布正值世界土壤日,具有特殊的意义。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其健康和可持续利用对于维护全球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而盐碱地的治理和修复,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之一。通过推广和应用《煤基固废人造土壤基质用于盐碱地改良的技术规范》,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更有效地应对盐碱地挑战,为保护和改善土壤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