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盐碱地等耕地后备资源综合利用试点项目全面推进,目标激活 5亿亩盐碱后备耕地(相当于现有耕地25%)。但当前治理遭遇三重壁垒:技术碎片化、参数模糊化、时效滞后,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土盟)将正式立项四项关键标准:
1. 《生态友好型盐碱地农业利用技术规程》(本次重点征集)
2. 《盐碱耕地综合改良效果评估技术规范》
3. 《盐碱障碍耕地有机质快速提升技术规程》
4. 《盐碱后备耕地全过程监管技术指南》
四项标准首次实现从“技术实施、效果验证、生态开发到长效监管的标准化全覆盖”的完整技术闭环,旨在为5亿亩盐碱后备耕地开发及盐碱化耕地治理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生态友好型盐碱地农业利用技术规程》核心内容
本规程聚焦生态友好型农业开发,通过三大技术体系实现盐碱地可持续利用:
1. 生态修复工程
暗管排盐:PE打孔波纹管(孔径5mm,开孔率≥3%),埋深1.2-1.5m
微生物-植物协同:耐盐根瘤菌(≥1×10⁸ CFU/g) + 盐地碱蓬(150株/m²)
2. 农业生产技术
水稻"淡水洗盐+咸水灌溉"(盐度2-4 dS/m)
棉花膜下滴灌(滴头流量2.8 L/h)
精准施肥:腐植酸有机肥4500 kg/ha基施
3. 监测评估
12项生态指标季度监测,熵权法年度评估
为汇聚行业智慧,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现面向全国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技术推广单位、优秀企业及行业专家,公开征集副主编单位及参编单位。
参编单位职责:在盐碱地系列标准专家组的指导下,共同参与核心内容和关键章节。
副主编单位(1名)
参编单位(8名)
参编价值
⚡为国家盐碱地综合治理提供标准化工具
⚡推动5亿亩盐碱后备耕地生态化开发
⚡为后续系列标准积累技术经验
请有意向担任主编、副主编或参编单位的代表,于 【截止日期:2025年8月31日】 前,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获取更详细的《参编意向书》及具体要求说明。
联系人: 崔老师
联系电话: 13520118197
电子邮箱: china_soil@163.com
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标准化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