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烟花炸过的青藏高原怎么修?土盟详解青藏高原烟花事件的 “评估 - 修复 - 监测” 全流程

2025-09-25 22:24
青藏高原作为地球 “第三极”,其高寒生态系统具有 “脆弱性、敏感性、不可逆转性” 三大核心特征 ——4500 米海拔的高山草甸仅靠 10-20 厘米厚的草毡层维系土壤稳定,低温环境导致微生物活性不足 1/3(相较于平原地区),植被自然恢复周期长达数十年至百年。针对 “升龙” 烟花活动可能引发的生态影响,中关村众信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下简称 “土盟”)基于 20 余年土壤与脆弱生态修复技术积累,从科学评估、精准修复、长期守护三个维度,提出以下专业意见与实施措施,旨在以技术力量化解生态关切,推动 “争议事件” 转化为 “高原生态保护示范案例”。


图片
图片

一、核心原则:立足高原生态特性,坚守 “科学评估先行、精准修复适配、长期监测兜底”

在开展任何修复行动前,必须先破除 “‘环保材料’即‘无影响’”“短期活动无长期危害” 两大认知误区——高原生态的特殊性决定了 “常规标准不适用、常规方法不可行”。因此,所有行动需遵循三大原则:

  1. 本土适配原则:拒绝引入外来物种、外来微生物或非适配技术,所有修复材料(如种子、菌剂)需来自青藏高原同纬度、同海拔本土种群,避免引发次生生态风险;

  2. 最小干预原则:针对草毡层 “一旦破坏即水土流失” 的特性,修复过程需减少机械作业,优先采用人工辅助 + 生物调控的轻干预模式;

  3. 数据闭环原则:以 “事前评估-事中监测-事后跟踪” 的全周期数据为依据,拒绝 “经验性修复”,所有效果需通过土壤理化指标、植被覆盖率、野生动物活动频次等量化数据验证。



图片

图片

二、第一步:科学评估——摸清生态影响 “家底”,避免修复 “无的放矢”

修复的前提是精准掌握影响范围与程度,需组建 “土壤 - 植被 - 动物 - 水文” 跨学科专家组,开展为期 15-20 天的现场科考与实验室分析,重点完成以下 4 项评估工作:

(一)土壤与草毡层损伤评估

  1. 核心范围排查:以烟花燃放点(查琼嘎日山山脚至山顶)为中心,划分 3 个圈层评估 ——

    • 核心影响圈(0-50 米):重点检测钢筋扦插对草毡层的破坏深度(是否穿透 10 厘米核心层)、土壤容重变化(烟花爆炸是否导致冻土松动、孔隙度异常);

    • 次级影响圈(50-200 米):检测土壤 pH 值、有机质含量,排查烟花残留物(如彩色粉末、燃烧残渣)是否改变土壤化学性质;

    • 外围关联圈(200-500 米):监测土壤含水量变化,判断核心区扰动是否影响周边土壤保水能力(高原草甸对水分变化极为敏感)。

  2. 实验室验证:将现场采集的土壤样本(每个圈层采集 30 个以上点位,深度 0-30 厘米)带回实验室,测试低温环境下(模拟当地 - 5℃至 10℃昼夜温差)残留物的降解速率,明确 “可降解材料” 在高原的实际降解周期(而非依赖平原地区数据)。

(二)植被受损与恢复潜力评估

  1. 植被现状普查:采用 “样方法”(1米 ×1米样方,每10米设置1个)统计核心区优势物种(如高山嵩草、矮嵩草)的盖度、高度、生物量,区分“直接灼烧损伤”“机械碾压损伤”“土壤扰动间接损伤” 三类受损类型;

  2. 恢复潜力分级:根据草毡层完整性,将受损区域分为 “可自然恢复区”(草毡层未断裂,仅表层植被受损)、“需辅助恢复区”(草毡层局部断裂,需人工补植)、“需重建区”(草毡层完全破坏,母土裸露,需先固土再修复),为后续修复提供精准分区依据。

(三)野生动物影响评估

  1. 活动痕迹调查:在燃放点周边5公里范围内,布设红外相机(共20-30台,覆盖鼠兔、藏原羚等常见物种栖息地),记录动物活动频次、觅食路径变化,重点评估烟花噪声是否导致 “栖息地回避”;

  2. 关键物种专项监测:针对专家提及的鼠兔,通过 “洞口计数法” 统计核心区周边鼠兔种群密度,结合粪便分析其营养状况,判断惊吓是否影响越冬脂肪储备,为后续 “生态缓冲” 措施提供依据。

(四)水文关联影响评估

考虑到燃放点距离最近水体仅 30 米、冰川 6 公里,需重点监测:

  • 水体质量:检测周边小溪的 pH 值、溶解氧、重金属含量,排查烟花残留物是否通过地表径流进入水体;

  • 冰川周边土壤:监测冰川融水径流区的土壤湿度,判断核心区土壤松动是否增加冰川周边水土流失风险。

评估完成后,土盟将发布《青藏高原高海拔烟花活动生态影响专项评估报告》,公开所有原始数据与分析结论,为修复方案提供唯一科学依据。



图片
图片

三、第二步:精准修复——分层施策,用 “高原适配技术” 破解修复难题

基于评估结果,针对不同受损区域,采用 “生物调控 + 本土材料 + 轻干预作业” 模式,分三个阶段实施修复,避免 “一刀切” 式盲目行动:

(一)第一阶段:应急固土 —— 防止受损区域 “二次恶化”(修复第 1-2 个月,优先在冬季前完成)

针对草毡层断裂、母土裸露的 “需重建区”,首要任务是防止土壤流失:

  1. 本土苔藓固土技术:采集当地高山苔藓(如金发藓),通过 “苔藓碎末 + 低温粘结剂”(粘结剂为本土植物提取物)混合后,人工铺设于裸露母土表面,形成临时 “生态保护层”,减少风吹日晒导致的土壤沙化;

  2. 碎石导流沟设置:在坡度超过15°的区域,人工挖掘浅式导流沟(深度10厘米,宽度15厘米),用当地碎石铺设沟底,引导雨水顺沟排放,避免雨水直接冲刷裸露土壤。

(二)第二阶段:植被与土壤修复 —— 分层重建生态基础(修复第 3-12 个月,选择高原植物生长季实施)

  1. 草毡层修复 + 本土植物补植” 组合方案

    • 对 “需辅助恢复区”:采用 “草毡层缝合技术”—— 将断裂的草毡层边缘用人工编织的 “植物纤维带”(原料为当地干枯嵩草)固定,再撒播本土高山嵩草、矮嵩草种子(种子来自日喀则本地种子库,确保适应性),播种后覆盖 1-2 厘米厚的本土腐殖土,提高发芽率;

    • 对 “需重建区”:先通过 “本土微生物菌剂改良土壤”—— 施用土盟驯化的 “高寒固氮菌剂”(从当地土壤中分离筛选,可在 - 5℃至 15℃存活),改善母土肥力,1 个月后再按上述方法补植,避免 “先种树后改良” 导致的植物死亡。

  2. 烟花残留物辅助降解

对检测出残留物降解缓慢的区域,喷施 “低温微生物降解剂”(含低温纤维素酶、脂肪酶,适配高原环境),加速残留物分解,同时定期监测土壤化学性质,确保降解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

(三)第三阶段:生态缓冲与功能恢复(修复第13-24个月)

  1. 野生动物缓冲带建设:在燃放点周边 1 公里范围内,种植本土灌木(如沙棘)形成 “生态缓冲带”,减少人类后续监测活动对动物的干扰;针对鼠兔等小型哺乳动物,在栖息地周边设置“天然食源补充区”(人工撒播本土牧草种子),帮助种群恢复;

  2. 水文生态修复:在小溪周边5米范围内,种植本土湿生植物(如西藏嵩草),形成 “滨岸植被带”,过滤地表径流中的污染物,同时防止水体周边土壤侵蚀。



图片

图片

四、第三步:长期监测——建立 “高原生态修复监测标杆”,让效果 “看得见、可追溯”

高原生态修复非短期工程,需建立“永久性监测站 + 动态数据平台”,实现“十年监测、百年守护”:

  1. 建立微型自动化监测站:在燃放点核心区周边,建设1-2座 “高原生态监测站”,配备土壤传感器(监测温度、湿度、容重)、植被传感器(监测覆盖率、生物量)、水文传感器(监测水体pH值、溶解氧),数据实时传输至土盟 “高原生态修复数据库”,向公众开放查询,接受社会监督;

  2. 定期现场复核:每年夏季(高原植物生长旺季),土盟组织专家组开展现场复核,对比当年与上一年的土壤、植被、动物数据,评估修复效果,若出现 “恢复停滞”(如植被盖度连续      2 年无增长),立即调整修复方案;

  3. 编制《年度生态修复进展报告》:每年12月,土盟向社会公开年度报告,详细说明修复进展、数据变化、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确保修复行动 “透明化、可追溯”。

五、第四步:行业联动 —— 从 “单一事件修复” 到 “高海拔生态保护标准共建”

土盟作为土壤修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将以此次事件为契机,推动行业进步:

  1. 发起 “高海拔人类活动生态准入倡议”:联合生态环保机构、户外品牌、艺术界,共同制定《高海拔地区(海拔4000米以上)大型活动生态准入指南》,明确活动前需开展 “生态影响预评估”、活动中需采取 “生态缓冲措施”、活动后需提交 “生态恢复方案”,避免类似争议再次发生;

  2. 培训当地生态管护力量:联合当地政府,开展 “高原生态修复技能培训”,培养10-20名当地牧民成为 “生态管护员”,负责日常监测站维护、植被巡查,既解决修复后 “无人管” 问题,又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

  3. 建立 “高原生态修复技术库”:将此次修复中验证有效的 “苔藓固土”“高寒菌剂” 等技术,纳入土盟技术库,向全国高海拔地区生态修复项目推广,让 “单一事件的修复经验” 转化为 “行业共享的技术财富”。



图片

以技术守护圣山,让 “升龙之焰” 化为 “万物生长”

青藏高原的生态价值,远超一次艺术活动或商业事件。土盟作为专业土壤修复联盟,愿以科学为尺、以技术为笔,将 “争议焦点” 转化为 “生态保护契机”—— 不仅修复此次事件可能造成的影响,更要为 “高海拔地区人类活动与生态保护的平衡” 探索一条可复制的路径。守护第三极,非一日之功;但每一步科学的行动,都是对这片雪域高原最长情的承诺。




来源:土盟秘书处

作者:刘孟飞

编辑:刘孟飞

审核:高杰

审签:高杰

投稿邮箱:china_soil@163.com

协会官网:http://www.c-soil.com/


会员登录

尊敬的联盟会员,欢迎回来,请登录您的账户。

* 手机号
*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