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财富动力】根据《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全国土壤环境状况总体不容乐观,部分地区土壤污染较重,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堪忧,工矿业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突出。全国土壤总的点位超标率为16.1%,从土地利用类型看,耕地、林地、草地土壤点位超标率分别为19.4%、10.0%、10.4%。从污染类型看,以无机型为主,有机型次之,复合型污染比重较小,无机污染物超标点位数占全部超标点位的82.8%。总体看,我国的土壤污染形势严峻,治理刻不容缓,继"大气十条"、"水十条"之后的"土十条"发布,土壤治理的大幕已经拉开。
【信息来源:环境经济】土地复垦和生态修复是解决矿山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矿山生态修复研究发展迅速,矿区土地的生态复垦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为避免和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应依据矿山不同开采时期的技术特点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制定和调整相应的复垦和生态修复方案,做到采矿与生态修复的一体化、同步化,最终实现矿山生态功能的修复。
【信息来源:生命时报】如今的农村,从事种植的农户几乎家家都用上了地膜。随之而来的是大片大片的塑料薄膜被随意堆放在田间地头,成为白色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应用塑料薄膜最多的国家,有各种温室大棚膜和地膜。"北京农林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研究所原副所长、中国农业科技下乡专家团植物营养与资源专家吴玉光告诉记者。比如,20丝以下智能、连动温室大棚膜,长效镜面PO膜这样的产品,由于消雾好、膜外层超级防尘,加上高透光、高保温、高增收,让菜农用药少且产量高,被广泛使用,年限一般为1~5年。
【信息来源:温州晚报】近日,我国著名的构造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金振民带领专家组,回到老家温州,驻温州首家"地质"院士专家工作站——浙江省第十一地质大队院士专家工作站开展工作,并对温州开展生态环境治理、地质文化进乡村、温州首家地质博物馆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信息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土地资源,从根本上讲是土壤资源与国土空间资源的合称。其中,土壤资源将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太阳能固定并转化为生物能,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最宝贵的物质基础;国土空间资源,是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自然生态、物质基础和山水屏障,包括每一片"山水林田湖草"。可以说,土壤资源是构成国土空间资源的基础要素,其健康状况决定了"山水林田湖草"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这几年,我国城市公共绿地建设进展迅速。令人赏心悦目的同时,也生出了烦恼:枯枝落叶、杂草残花等园林绿化废弃物不断增多。传统的园林废弃物处置方式主要是填埋或焚烧,不仅污染环境,也浪费资源。如何让这些"绿色垃圾"以最环保的方式回归自然,上海从本世纪初就开始了资源化系统利用的实践探索。
【信息来源:生态环境部】7月4日,生态环境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草局、中国科学院和中国海警局联合召开"绿盾2019"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国家林草局副局长李春良出席并讲话。
【信息来源:农民信息台】经验,就是永远不会被淘汰的技术!作为一个具有几千年耕作历史的农业大国,实际上,在漫长的耕作历史中,长期与土地打交道的农民,积累、总结了一套成熟而丰富的辨别土壤肥瘦的实用经验,这些经验可以说,也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只要熟练掌握,使用起来甚至比仪器更顺手更方便。
【信息来源:中国环境报】生态环境部办公厅、科技部办公厅、商务部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公布2018年度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复查评估结果,并对2019年度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复查评估工作进行了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