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是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现实需要,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体现了国家和湖北省建设生态文明的意志和决心。他强调,要进一步修订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各项配套制度,包括配套制度建设、监督考核、业务和技术保障等;进一步加快推进改革落地见效,各地要在加强案例排查、开展案例实践和强化宣传培训上下功夫。
十八大之后,中央高度重视环境保护。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会议要求全面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突出重点区域、行业和污染物,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同年8月31日,《土壤污染防治法》获得通过,并于2019年1月1日施行。
7月26日,生态环境部举行7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别涛、副司长王开宇出席发布会,向媒体介绍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建设有关情况。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主持发布会,通报近期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进展,并共同回答了记者关注的问题。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第五十八条 国家实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制度。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由省级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自然资源等主管部门制定,按照规定向社会公开,并根据风险管控、修复情况适时更新。"的要求,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近期组织对相关地块的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报告进行了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确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名录》,现予通告。
为贯彻落实《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目标任务,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以下简称两部门)现决定联合对攻坚战重点任务第二季度完成情况进行调度。请各省(区、市)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农牧)厅(局、委)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局会同相关部门,按照附件要求以表格形式总结2019年以来的进展情况,并于7月23日前报送两部门。
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国发〔2014〕64号)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组织管理的相关要求,现将"固废资源化"等12个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予以发布。请根据指南要求组织项目申报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建立和实施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制度,推进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法治化,推动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我们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制定了《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现予以印发,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近日,省生态环境厅牵头省乡村生态振兴专项小组印发《福建省"绿盈乡村"建设工作指南(试行)》,指导地方以"绿盈乡村"建设为抓手,推进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工作指南》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理念,围绕"山更好、水更清、林更优、田更洁、天更蓝、海更净、业更兴、村更美"等八个方面目标,着力打造具有"绿化、绿韵、绿态、绿魂"的"绿盈乡村"品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等法律规定,本市范围内有下列情形之一,并及时改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应当认定为违法情节轻微,可以不予罚款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