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团队利用分子指纹技术对北方某在产石化企业的储罐区进行了精准溯源(图2)。该罐区共有36口地下水监测井,其中16口井存在明显的浮油,形成了一片面积约5×104 m2的轻质非水相聚集体。本团队采集了该罐区地面现有的35个储罐中存储的13种物料(炼化中间体或者成品油)、2种原油(该炼厂的原料)以及16口井中的浮油共计31个油样,利用18种不同类型的油指纹对这31个油样进行系统的表征分析,运用诊断比、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污染溯源。溯源结果显示:
1)这片5×104 m2的浮油聚集体共包含4种LNAPL;
2)罐区北部的9口井中的浮油是类型一,主要成分是重整汽油混合了少量BY原油,其重整汽油来自该区域内重整汽油罐泄漏,BY原油可能来自罐区外的原油罐或罐区内地下输油管线泄漏;
3)罐区中部的3口井中的浮油是类型二,主要成分是直馏柴油混合了少量重整汽油以及BY原油,其直馏柴油来自该区域内的直馏柴油罐泄漏;
4)罐区南部的3口井中的浮油是类型三,主要成分是催化柴油混合了少量BY原油;
5)罐区南部的另一口井中的浮油是类型四,主要成分是严重风化的催化柴油混合了少量BY原油,其催化柴油的风化程度远高于类型三。